难懂的成语故事,形容文言文难懂的成语

编辑:爱评书 浏览量:

聱牙诘屈

汉语成语

聱牙诘屈,汉语成语,形容文辞艰涩难读。

基本信息

中文名 聱牙诘屈

拼音 áoyájiéqū

释义 形容文辞艰涩难读

注音ㄠˊㄧㄚˊㄐㄧˊㄑㄩ

反义词琅琅上口

使用频率常用

感情色彩中性

结构联合式

近义词聱牙诘曲诘屈聱牙

成语解释

聱牙:不顺口;诘屈:曲折。形容文辞艰涩难读。

成语出处

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第二卷:“为诗好为聱牙诘屈之语,多不自解。”

成语用法

联合式;作定语;含贬义。

文言文为何难懂?就在于这七点障碍

一、不加标点

古代的诗文都是不断句的。小孩子入了学,有了简单的文字基础后,就要学习断句。断句非常能考察出一个人的文言功底,在某种情况下,由于理解的不同,一个句子可以有多种断句的方法。一个笑话:某人为了警示路人不要在路边撒尿,就写下了一句标语: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。结果尿骚味丝毫没有减轻,原来,有人把这句话改成了:行路人,等不得,在此小便。《论语·泰伯第八》中说:“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”,这不就是人们说的“愚民政策”吗?目的是为专制主义服务。有人认为应该断为“民可使,由之;不可使,知之。”这样才能体现出孔子作为一个大教育家推行教化,开启民智的理想。不过这样来说,前后两种不一致的标点法,所提供的两种意思恰恰是相反的。当然,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都是编者加了标点的。在某些省市的高考试卷中还有断句题,所以,如何给文言文家标点轻视不得。


形容文言文难懂的成语



二、以字为词

首先,必须澄清一个概念,我们常字词连用用,但字并不等于词。这有两层意思,一个是一个字并不代表一个词。比如山是一个词,但是葡萄就是两个字代表一个词。另一层意思是说,一个字往往有多个词义。比如行,有实行,行走,行事,罪行等等,文言文难懂与字词观念不清有很大关系。在文言文中单字往往是一个词。“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,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”(《寡人之于国也》)句中“发”是打开(粮仓),赈济百姓。发的“打开”意并非罕见,如“发图,图穷而匕首见。(《荆轲刺秦王》)成有子九岁,窥父不在,窃发盆。(《促织》)。但是这个“发”字由多个义项,如:开发,发出,一发,头发,发明,发生,征发,发布,启发,阐发,抒发,派遣,发出等,究竟哪一个要有上下文的语境的决定。当然,一字并不代表一词的情况也很常见,如“徘徊庭树下,自挂东南枝。”句中“徘徊”意为“来回往复走动”。两个字代表的是一个词,不能分开解释。

三、古今词汇差异

语言由语音、词汇、语法构成,而词汇的古今变化是非常大的。这种变化,一种是形式变化,换用别的字来表示,而意义未变。比如古代“月”,现在说“月亮”,古代“吾”,现在说“我”,古代“曰”,古代说“目”,现在说“眼睛”,古代说“饮”,现在说“喝”。现在说“说”。古代“履”,现在说“鞋子”。有人认为“今月曾经照古人”,古今月亮的意义并未发生变化。严格的说,古人心目中的月和今天我们理解的天文学上的月球,意思是不一样的。包括“鞋子”也是一样的道理。另一种是古今字形虽同,但意义不同。如“连峰去天不盈尺”(《蜀道难》)是“距离”的意思。“日中如探汤”(《两小儿辩日》)“汤”意为“热水”。“较秦之所得,与战胜而得者,其实百倍?”(《六国论》)句中“其实”意为“它实际上”。“因为长句,歌以赠之。”(《琵琶行》)句中“因为”意为“于是写下了”。


形容文言文难懂的成语



四、语法多变

荀子《劝学》中说,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,若要正确翻译这句话,就必须明白,状语后置。我们知道在文言文中常有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的情况。据此,上句中介词“于”和名词“蓝”组成介词短语后置,翻译时应调整为“青于蓝出而于蓝胜”,译为:靛青从蓼蓝里提取出来却比蓼蓝青。还举《劝学》的例子: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。句中“水”名词活用作动词,意为“游水(游泳)”。再如“外连衡而斗诸侯”(《过秦论》)中“斗”的动作并非主语“秦国”主动发出,而是主语“秦国”使宾语“诸侯”发出的。故“斗”是动词的使动用法,意为“使……争斗”。像上述所举出的例子,都牵涉到文言文中的语法现象,如果不懂语法,也就无法正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。

五、义随文变

文言文简洁的表达方式,就意味着对句子成分的省略,就注定了其意义的灵活性。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义随文变。一方面字(或词)的意义,有时并不能在字典中查到,而必须根据上下文确定其含义。同时,一些省略成分乃至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也要补充出来。比如,“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。”(《桃花源记》)”得“不是得到的意思,而是“发现”或“看见”。又如“蟹六跪而二螯,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”句中“用心躁也”应译为“(这是)用心浮躁(的缘故)。如“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。”(《师说》)正确译法是:(只要)有道理存在的地方,(就)是老师所在的地方。


形容文言文难懂的成语



六、修辞特异

《孔雀东南飞》中有一句,“枝枝相覆盖,叶叶相交通”,与偶老师认为,此句不合事理,“枝枝”“叶叶”的位置应该互换。殊不知,这是一种互文的修辞手法,上下句相互包含,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,整句应译为:枝枝叶叶覆盖交错在一起。”又如“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,侣鱼虾而友麋鹿。”(苏轼《赤壁赋》)此句使用“并提分承”的修辞手法,“渔樵于江渚”正确的顺序是“渔于江樵于渚”在翻译时需将并列的成分拆开,依次序前后照应才行。译文:何况我与您在江上捕鱼,以鱼虾为友;在渚上打柴,以麋鹿为友。

七、常识必备

宋代大文豪苏轼在《赤壁赋》中写到: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。这里“壬戌”是古代的干支纪年法,而既望则是农历每月的十六日。“寻蒙国恩,除臣冼马。”(《陈情表》),“冼马”不是“洗马”,这是一个官职名,即太子先冼马,是太子的侍从官。“范增说项羽曰:‘沛公居山东时,贪于财货,好美姬。’”(《鸿门宴》)句中“山东时指崤山以东,也就是函谷关以地区”。“永元中,举孝廉不行,连辟公府不就。”(《张衡传》)”“永元”,是汉和帝年号,是年号纪年法。孝廉是汉代设立的察举制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,孝廉是孝顺父母、办事廉正,前者指民,后者指官。举是举荐,即由下向上推荐。因此要读懂文言就得具备一定的天文地理官礼俗官职等文化常识。

你可能还对我的这些文章感兴趣

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四课《归去来兮辞》注释商榷

《愚公移山》中的“夸娥(不读é,读yǐ)氏”,原是大蚂蚁

人教版高中新课标(必修五)第五课《滕王阁序》注释指瑕

新课标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4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注释指瑕

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“怀才不遇”主题的深思

如何解决文言文难学难懂的问题,这篇长文或许能帮你

打通文言文翻译的最后一公里,你需要这四个技巧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( admin )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378231957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合作:BM66868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