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演义四开头的成语故事,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编辑:爱评书 浏览量:

三顾茅庐(又名三顾草庐),典出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。

该典故讲述了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,当时屯兵新野(今河南新野)的刘备,带着大将关羽、张飞,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。此后传为佳话,渐成典故。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,一再邀请、拜访有专长的贤人。


梅开,独春;

梅开百花之先,独天下而春。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梅,

中国十大名花之首,

与兰花、竹子、菊花并列为“四君子”

松、竹并称为“岁寒三友”
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

梅以它的“高洁、坚强、谦虚”的品格,

寓意人的高尚品德,

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。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可“梅”,最早却是源于其实——

“梅”全成语典故中,

从“吃梅”到“赏梅”是有变化的——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梅名,源于其果味!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梅,初是以酸果而名闻中华。

梅字,最初是以其果味命名的。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梅,本名为“某”;以其味“甘”命名果“木”,故名“某”。

“梅”味就是“某”味。酸果味是“某”味。

“某”味, 似“甘”却不是“甘”“某”种说不出的味道。之后,具象醋“酸”。

“甘”为酸母。“酸”是从“甘”孕育生出。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梅名,以“每”名“木”为梅,每声。

果木,酸果。

每每将成“母”;“每”,孕育之中有说不出之义。

梅子,酸梅,以“每”有种说不出的味道;酸,一种每每说不出的味道。

无论是今名“梅”子,还是本名“某”味,

酶,酒母。酒本曰䊈。或作酶。酒母也。“酸”就是酉中“酶”酝酿而出“醋”。

酸,醋酸。酿造出的醋味,酸的。酸,是从酉中酝酿孕育而出的

酸醋的味道,才算是从自然中比较具体形象了。

五味“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”中“酸”最早出于“梅”味。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梅,与兰、竹、菊并称为“四君子”,寓意人的高尚品德,但这是从明代开始才有的。

梅,在中国古代虽然拥有悠久的历史,但是最早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是作为果梅出现的,相比它的花,先民们更在意的是它的果实。

经过了漫长的发展,古人才注意到梅的花,才开始赏梅、咏梅、借梅喻人等,渐渐的,梅也逐步地形成了既定的文化形象。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梅妻鹤子:梅为妻,鹤为子——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梅妻鹤子

也作“妻梅子鹤”、“鹤子梅妻”。

以梅为妻,以鹤为子。

比喻清高或隐居。

宋·林逋隐居西湖孤山,植梅养鹤,终生不娶,

人谓“梅妻鹤子”

出自

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人事二》:

“林逋隐居杭州孤山,常畜两鹤,纵之则飞入云霄,盘旋久之,復入笼中。逋常泛小艇,游西湖诸寺。有客至逋所居,则一童子出应门,延客坐,为开笼纵鹤。良久,逋必棹小船而归。盖尝以鹤飞为验也。”

【示例】

唐浩明《曾国藩第一部·血祭》第二章四:

“兆熊说:‘像是像,不过,有最重要的一点不像。人家和靖居士是梅妻鹤子,你却是妻儿成群。’”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“疏影”“暗香”成为梅花代名词,

源于林逋

《山园小梅》诗中名句——

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”

林逋是宋代著名隐士,年轻时漫游江淮,四十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,结庐孤山。喜梅与鹤,自谓以梅为妻鹤为子,一生写了不少咏梅诗篇,《山园小梅二首》即是其中最有名的两首。

《山园小梅二首》

其一

众芳摇落独暄妍,占尽风情向小园。

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

霜禽欲下先偷眼,粉蝶如知合断魂。

幸有微吟可相狎,不须檀板共金樽。

其二

剪绡零碎点酥乾,向背稀稠画亦难。

日薄从甘春至晚,霜深应怯夜来寒。

澄鲜只共邻僧惜,冷落犹嫌俗客看。

忆着江南旧行路,酒旗斜拂堕吟鞍。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望梅说梅:只当止渴——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望梅止渴

也作

“说梅止渴”、“望梅消渴”、

“止渴望梅”、“止渴思梅”。

原意是梅子酸,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,因而止渴。

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,用空想安慰自己。

出自

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假谲》:

“魏武行役失汲道,军皆渴,乃令曰:‘前有大梅林,饶子,甘酸可以解渴。’士卒闻之,口皆出水,乘此得及前源。”

曹操率兵行军至途中,士兵干渴难耐,曹操就骗士兵前有梅林,梅子又酸又甜,诱使士兵流出口水以解渴的故事。

后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。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【例句】

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·卷三四.王娇鸾百年长恨》:

“鸾拆书看了,虽然不曾定个来期,也当画饼充饥,望梅止渴。”

《初刻拍案惊奇·卷一五》:

“却那里得这银子来!只好望梅止渴,画饼充饥。”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“青梅煮酒论英雄”的典故

青梅酒、青梅煮酒历史悠久,文化内涵也很深远。

《三国志》记载:建安五年,刘备“学圃于许田,以为韬晦之计”,曹操以青梅煮酒相邀刘备共论天下英雄。

青梅酒及其“青梅煮酒论英雄”的典故由此见于史书。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驿使梅花:寄一枝春——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驿使梅花

也作“驿寄梅花”“驿路梅花”

请邮差寄送梅花。

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。

出自

三国·陆凯《赠范晔》诗:

折梅逢驿使,寄与陇头人。

江南无所有,卿寄一枝春。

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七○引南朝宋盛弘之《荆州记》:

“陆凯与范晔相善,自江南寄梅花一枝,诣长安与晔,并赠花诗曰:‘折花逢驿使,寄与陇头人。江南无所有,聊寄一枝春。’

后因以“驿使梅花”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。

【示例】

宋·秦观《踏莎行》词

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,砌成此恨无重数。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《踏莎行·郴州旅舍》

宋·秦观

雾失楼台,月迷津渡。桃源望断无寻处。

可堪孤馆闭春寒,杜鹃声里斜阳暮。

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。砌成此恨无重数。

郴江幸自绕郴山,为谁流下潇湘去。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盐梅之寄:可托重任——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盐梅之寄

盐:咸;梅:醋酸。

盐咸梅醋和之以调羹味。

比喻可托付重任。

出自

《尚书·说命下》:

“若作和羹,乐惟盐梅。”

孔传:“盐咸梅醋,羹须咸醋以和之。”

意思是古人把调味品做了一个排序,第一是盐,第二是梅。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【示例】

《隋书·刘虻郑译等到传论》:

“暨夫帝迁明德,义非简在,盐梅之寄,自有攸归。”

《尚书·傅说之命下》

王曰:“来!汝说。台小子旧学于甘盘,既乃遁于荒野,人宅于河。自河徂亳,暨厥终罔显。尔惟训于朕志,若作酒醴,尔惟红蘖;若作和羹,尔惟盐梅。尔交修予,罔予弃,予惟克迈乃训。”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盐梅相成

盐味与酸味相调和。

比喻济世的贤臣。

水火相济,盐梅相成

烹饪赖水火而成,调味兼盐梅而用。

喻人之才性虽各异,而可以和衷共济。

出自

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二:

“窃意二老(太公、伯夷)受文王之养,平居暇日,同堂合席,念王室之如毁,固欲起而救乱;思冠冕裂,又恐因而阶乱,故水火相济,盐梅相成,各以一事自任。”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盐梅舟楫

盐和梅调和,舟和楫配合。

比喻辅佐的贤臣。

出自

元柯丹邱《荆钗记·春科》:

“际风云,盐梅舟楫,一德务臣君。”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梅子熟了:摽梅之时——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摽梅之年

摽:抛击落下;摽梅:梅子成熟后落下来。

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。

出自

《诗经·召南·摽有梅》:

“摽有梅,其实七兮。求我庶士,迨其吉兮。”

摽,击也。

从手,票声。字亦作抛。——《说文》

【爾雅·釋詁】摽蘦,落也。【詩·召南】摽有梅。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《诗经·召南·摽有梅》

摽有梅,其实七兮!求我庶士,迨其吉兮!

摽有梅,其实三兮!求我庶士,迨其今兮!

摽有梅,顷筐塈之!求我庶士,迨其谓之!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梅子青涩:弄青梅——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青梅竹马

青梅:青的梅子;

竹马:儿童以竹竿当马骑。

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。

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。

出自

唐·李白《长干行》诗:

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。

同居长干里,两小无嫌猜。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【例句】

魏巍《东方》第一部第九章:

那少年时期的青梅竹马,在他心灵里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记忆啊!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寒梅傲骨:雪胎梅骨——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雪胎梅骨

以雪做胎,用梅为骨。

亦形容体态若雪,身形洁净;骨质若梅。

比喻气质高雅高洁。

出自

清·李渔《怜香伴·香咏》:

“小姐这等诗真有雪胎梅骨,冷韵幽香。”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望梅画饼:虚有其名——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望梅阁老

喻徒有虚名之官。

出自

唐·白居易《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》:

望梅阁老无妨渴, 画饼尚书不救饥。”

近义词:画饼尚书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

《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》

唐·白居易

双金百炼少人知,纵我知君徒尔为。
望梅阁老无妨渴,画饼尚书不救饥。
白日回头看又晚,青云举足蹑何迟。
壮年可惜虚销掷,遣把闲杯吟咏诗。



三国有关四的成语历史典故
专栏
说文字解经典之千字文
作者:汉字谷主
99币
15人已购
查看




我是@汉字谷主,欢迎关注!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( admin )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378231957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合作:BM66868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