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成语故事抱薪救火,抱薪救火的成语故事

编辑:爱评书 浏览量:

抱薪救火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成语,它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春秋时期。当时,有一个叫做庄子的人,他非常聪明,但也有些自负。一天,他听到了一个关于火灾的故事,认为自己能够处理得很好。


听说齐国出现了大火灾,庄子便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去救火。但庄子却没有随队出发,而是坐在家里等待好消息。不久后,他听到了一声爆炸,并看到了浓烟滚滚。怀疑是出了问题,庄子便跑到门外。只见大火已经烧到自家的门前,没有人有空去救他。


就在此时,他突然想起一个抱薪救火的方法,于是他拿起一捆薪木,在身上裹了一层湿布,在旁边点柴火取暖。由于木柴湿润,所以不会着火。这样他坐在火堆边保持警觉、不断添柴,并用湿布掩护身体、离开热源。在重重困难下,终于焚风停息之后才得以幸免。
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庄子保持了镇静和冷静的头脑,在危机中想到了抱薪救火的方法。通过坚持不懈地尝试和努力,最终使自己得以幸免于难。因此,“抱薪救火”一词就成为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,形容在危急时刻保持镇定冷静,采用有效方法解决问题。

【可读】成语典故:抱薪救火

抱薪救火

战国末年,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,不断并吞邻近的国家,好扩大自己的领土。其中,秦国曾经三次进攻魏国,占领魏国许多的土地,魏国军民也伤亡惨重。

有一回,秦国又派乒攻打魏国,魏国于是请韩、赵两国援助,可惜兵力太弱,最后还是被打败。大将段干子提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,战略家苏代却持反对的意见,他说:秦国想并吞魏国,只割让土地是无法满足秦国的野心,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,柴没烧完,火是不会灭的。

可是魏王不听苏代的劝阻,还是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。最后真的就像苏代说的一样,秦国根本不满足,仍然继续攻打魏国,掠夺了魏国更多城池,最后弱小的魏国就被秦国消灭了。

抱着柴草去救火。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,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。


抱薪救火的成语故事


典故出处:《史记·魏世家》:“且夫以地事秦,譬犹抱薪救火,薪不尽,火不灭。”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( admin )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378231957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合作:BM6686868